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30 08:16:24
摘要:本文阐述了猪的三种肠道线虫病(旋毛虫病、绦虫病、姜片吸虫病)的发生、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猪旋毛虫病是由毛形科的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小肠、幼虫的各部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线虫病;猪绦虫病是由克氏假裸绦虫寄生于猪小肠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一般症状不明显,严重寄生时,可引起消瘦、贫血等症;姜片吸虫主要寄生于人和猪的小肠内,导致人或猪消瘦、贫血、腹泻和生长发育不良,严重者可致死。以上寄生虫病重在预防。一经确诊,可考虑应用以下治疗方法。
关键词:猪;旋毛虫病;绦虫病;姜片吸虫病;诊断;预防;治疗
1 猪旋毛虫病
(1)病原。旋毛虫成虫为白色小线虫,肉眼可见。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宿主的小肠,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肌肉内。雌雄虫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钻入肠腺或黏膜下淋巴间隙中产幼虫。进入肌纤维的幼虫随后迅速发育增大,逐渐卷曲并形成包囊,眼观呈白色针尖状。包囊经数月至1~2年内开始钙化,钙化包囊内的幼虫仍能存活数年。(2)主症。成虫寄生在小肠时,可引起肠炎。主要危害是在幼虫进入肌肉时,猪只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肌肉疼痛或僵硬、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由于缺乏特异症状,往往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猪、犬旋毛虫大多在宰后肉检中发现。(3)预防。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对检出的屠体应遵章严格处理。大力宣传并普及预防旋毛虫病的知识,防止人、猪被感染,不以生的混有肉屑的泔水喂猪,防止吃到含旋毛虫幼虫的动物尸体、粪便及昆虫等。此外,应积极灭鼠,并将其尸体烧毁或深埋。禁止随意抛弃动物尸体的内脏,用以喂犬的生肉必须经过卫生检验,证明无旋毛虫后方可饲喂。(4)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丙硫苯咪唑300毫克/千克混入饲料(即每千克饲料加入0.3克丙硫苯咪唑),连用10天;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40毫克,分2~3次口服,连用5~7天。
2 猪绦虫病
本病在我国分布很广,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1)病原。克氏假裸绦虫虫体呈乳白色,扁平带状,全长100~160厘米,由2000个节片组成,节片宽均大于长,最大宽度约1厘米。其中间宿主为褐蜉金龟等鞘翅目甲虫。褐蜉金龟为食粪性甲虫,广泛存在于泥土结构的猪舍和畜禽粪堆中。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粮食害虫——赤拟谷盗也可作为克氏假裸绦虫的中间宿主。
(2)主症 对幼猪危害较大,呈现毛焦、消瘦、生长发育迟缓、贫血等。严重时可引起肠道梗阻。生前可根据粪检发现孕节或虫卵确诊。虫卵为棕色,圆形,内含明显的六钩蚴。虫卵特征是卵壳表面布满大小均匀的球状突起,卵壳外缘呈波纹状花纹。死后可根据剖检在小肠内找到虫体而确诊。
(3)预防 猪粪应及时清除,并经堆沤发酵后再作肥料。结合粮食和饲料保管工作杀灭粮食中的害虫。
(4)治疗 定期驱虫,可选用吡喹酮每千克体重20~40毫克,口服。或用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80~100毫克,口服。
3 猪姜片吸虫病
(1)病原 姜片吸虫病的病原为布氏姜片吸虫。成虫为肉红色,扁平,形似姜片,因此得病“姜片吸虫”。虫体长20~70毫米,宽8~20毫米,厚2~3毫米。虫卵呈卵圆形,淡黄色。虫卵随粪便被排出,于水中孵出毛蚴,毛蚴在螺内发育繁殖,最后从螺体内逸出尾蚴,尾蚴附着在一些水生植物上变成囊蚴,猪因生食这些水生植物而被感染。
(2)主症 病猪精神不佳,食欲不振,异嗜。腹泻,粪便中带有黏液或血液。幼猪生长迟缓。
(3)剖检 可见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黏膜炎症、水肿、出血等病变,肠内可见成虫虫体,严重者虫体阻塞肠管。
(4)诊断要点 根据生食水生植物病史及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此病,剖检见成虫虫体或粪便镜检发现虫卵则可确诊。虫卵呈淡黄色,卵圆形或椭圆形,卵盖不明显,内含一个灰色卵胚细胞。
(5)预防 在本病流行地区,熟喂水生植物性饲料。猪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以生物热发酵消灭虫卵。对低洼地带和坑塘,用0.1%生石灰水或0.5×10-5的硫酸铜溶液消毒,以消灭中间宿主扁卷螺。平时加强检查,发现病猪及时隔离驱虫治疗。
(6)治疗 方案1: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70~100毫克,拌入少量饲料中,一次投服。用药后会出现腹泻现象,一般于1~2天内恢复正常。方案2:吡喹酮,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拌料一次投喂。方案3:95%精制敌百虫,每千克体重100毫克,晨喂时拌入少量饲料中一次投服。用药后注意观察,若猪出现呕吐、卧地不起等副作用症状,可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解救。方案4:将槟榔研磨成粉末,每头猪每次喂5~25克,早晨空腹时拌少量料喂服,连用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