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20 07:56:15
金融借款合同主要存在于个人、企业与银行之间。其核心内容在于银行按约定放款,借款方按期还本付息。
尽管金融借款合同中的利息计算方式不同于一般民间借贷,利息按照本金利率时间的简单方式计算,实际情况下根据借款方归还情况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利息、复利、罚息、逾期利息等。
此外,借款合同中还可能包括其他本金外需偿付的付款项目,例如透支利息、手续费、违约金以及实现债权费用等。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上述术语往往难以区分,不太容易理解。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利息、复利、罚息等概念,以便在今后进行借贷融资时能够准确甄别各类金融借款合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贷款方式,本期编辑将介绍这些概念。
▶▶利息
利息是指一定期间内使用货币所产生的费用,相当于金钱的增值。
在金融借款合同中,利息通常指的是借款期限内按约定方式支付的利息,即借款人在借款期限内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没有超过约定期限。
利息的计算方式是本金贷款利率借款期限,而贷款利率通常采用浮动利率法。
举个例子:某人与A银行签订了一份金融借款合同,约定借款期限为3年(36个月),借款金额为100万元,借款利率为5%,并依据利率上浮40%进行执行。那么,借款人的利息就等于100万元5%(1+40%)*3=21万元。
▶▶复利
复利是指利息上的利息,具体而言,是金融机构针对借款人未偿还的利息所计收的利息。人们常将复利与“周扒皮”、“高利贷”等贬义词汇联系起来。
然而,在实际的金融借款合同中,复利是存在且合法的。
金融机构只对未付利息部分计收复利,复利的计算不包括本金部分。
继续以上述例子,如果某人在与A银行签订的金融借款合同中规定:贷款到期或提前到期,借款人未能按约定偿还贷款,则银行有权对逾期未支付的利息按照约定利率上浮30%进行复利计算。
例如,如果借款期限为3年,到期时某人只偿还了16万元的利息,尚有5万元利息未归还,那么未归还利息的复利计算方式为:5万元5%(1+40%)*(1+30%)*逾期天数/360(或365)。
(金融借款合同通常规定利率换算公式:日利率=年利率/360,月利率=年利率/12)
▶▶罚息
罚息是指借款人逾期未归还借款或未按借款合同约定使用借款所需要支付的惩罚性利息。
实际操作中,罚息主要包括贷款逾期后的罚息和贷款被挪用后的罚息。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第3条规定,贷款逾期(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日期归还借款)的罚息利率由现行的按每日万分之二点一的利息计算改为在借款合同中约定的贷款利率水平上额外加收30%-50%。
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使用借款的罚息利率由现行的按每日万分之五的利息计算改为在借款合同中约定的贷款利率水平上额外加收50%-100%。
因此,罚息的计算方式是本金利率(1+罚息利率)。
例如,在以上提到的例子中,某人与A银行的金融借款合同规定:贷款到期或提前到期,借款人未能按约定偿还贷款的,银行有权根据实际逾期天数,从逾期之日起按照合同约定的利率上浮50%计收罚息。
那么,如果在借款期限为3年后到期时,某人只归还了80万元本金,尚有20万元本金未偿还清,那么这部分罚息的计算方式就是20万元5%(1+40%)*(1+50%)*逾期天数/360(或365)。
▶▶逾期利息
逾期利息指的是贷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而应支付的超期利息。
在实际操作中,常见情况是金融机构提前收回贷款。也就是说,金融机构作为原告起诉借款人,将借款关系期间的某一天作为结算日,得出一个结算金额,然后以该金额为基数,自结算日的次日起按逾期利率计算直至实际清偿日。
对于逾期利息的审查,法院通常会根据原告诉讼请求中确定的日期进行计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另一种情况是在借款期限结束后金融机构收取本金和利息时,开始收取逾期利息。
以上是法院审理中重点审查的利息类型。至于透支利息、超期利息等概念,往往是利息、复利、罚息、逾期利息的组合和变形,法官会根据这类利息的合同条款准确区分和界定,还原为上述概念的一种或几种。
至于违约金和手续费,法院会结合已产生的利息,严格按照司法解释规定的最高年利息24%进行限制。
而实现债权的费用(如律师费)则会根据合同明确约定的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和借款金额进行综合界定,以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