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百科
首页 > 传统节日 >

中国主要传统文化节日一览表

89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7 23:04:55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是构成文明国家的基本框架。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小年、除夕等,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据《盘古王表》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上古时期以此年头岁尾举行祭神祭祖活动。春节风俗自古以来就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买年货、贴春联、剪窗花、挂年画、年夜饭、压岁钱、守岁、吃饺子、吃汤圆、放鞭炮、看春晚、拜年等为主。

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元宵节主要有吃元宵、观灯、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送孩儿灯、偷菜节、迎紫姑、走百病、逐鼠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与寒食节相连,寒食是清明的前一天,寒食与清明合称寒食清明。清明节的起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春分后十五天正值“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清明节主要有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等活动。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正阳节 、龙日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端午节主要有赛龙舟 、端午食粽

七夕节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情人节。七夕节的起源与发展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七夕节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七夕节还增加了赏牵牛织女星、赏银河、赏鹊桥等天文观赏活动。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的起源与发展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中秋节主要有祭月 、赏月 、拜月 、吃月饼 、赏桂花 、饮桂花酒 、玩花灯 、烧塔 、玩兔儿爷 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中秋节还增加了划龙舟 、跳火堆 、舞火龙 等民俗表演。

重阳节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的起源与发展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

小年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小年的起源与发展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

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除夕风俗自古以来就以祭祖、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在除夕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年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年夜饭 、守岁 、贴春联 、贴窗花 、贴福字 、贴年画 、燃爆竹 、祭祖 、挂灯笼 、压岁钱 、吃饺子 等为主。

相关推荐

教你家庭自制咸鸡蛋的做法,掌握这几个关键步骤,蛋黄个个起沙又流油 2024-11-23
山药汤的做法大全: “春喝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2024-11-23
驼色大衣怎么搭配?分享5个穿搭配色思路,时髦值太惊艳 2024-11-23
剁椒怎么做?教你这么做,不仅御寒,还能让家人多吃几碗饭 2024-11-23
泡打粉怎么发面,比例很重要,方法很简单 2024-11-23
女生让说点好听的话怎么说? 2024-11-23
红烧鳝鱼段的家常做法, 红烧鳝段这样做发太好吃了,一上桌就被抢光 2024-11-23
酱肉怎么煮好吃? 这样的酱猪肉没人能抗拒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