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百科
首页 > 民俗文化 > 传统礼仪 >

春节还有哪些习俗之18种已消失的和5种即将消失的

103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6 18:48:09    


春节是根植于中国农耕文明的节日,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发展,许多春节习俗在城市化进程中日渐淡薄甚至消失。这些承载了中国人几千年最热烈最美好情感的中国传统节日,失去了就是一种遗憾。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罗列一下,希望能够有一些发扬。

【已经消失的春节习俗】

1、门神:

门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作为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国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门神有很多种,但是从唐朝开始,门神基本上是由尉迟恭和秦叔宝两人的画像来承担门神的职责。

2、年画:

这种年画对于90后来说,应该很少有人再记得了,但是80后之前的人都还是记忆犹新的,春节的汉民族最大的节日,祭拜各路神灵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3、祭灶君

祭奠灶君或者灶神,一般是在腊月二十三或者腊月二十四,以前吃饭都是有灶台的,现在科技的发展,除了在农村还有灶台,已经很难再见到有明火的灶台了。

4、剪纸

春节期间,各类精巧的窗花、墙花、顶棚花、灯花都源于剪纸艺术。这种剪纸艺术起源于古人的祭祖祈神活动,并在中国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是通过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

5、扫屋土

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尘,扫屋土作为中国传统的年俗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掸尘扫房子。希望通过这场年底大扫除,来辟邪除灾、迎祥纳福。

6、贴桃符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现在,过年大家在贴大红春联的同时,也可以在门上挂两个桃符,有驱吉辟邪的美意。

7、吃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小年,灶王爷要上天报账,为了让它多说甜言蜜语,民间就专门做糖瓜来祭祀。等祭祀完了,小孩们就可以吃糖瓜了。记得小时候过年没有太多甜的食物,糖瓜算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不过,现在人平时就高血糖,小孩子也不缺甜食,糖瓜作为传统春节甜食,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8、送穷娘

古时,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会用纸扎一个女人,俗称“穷娘”。正月初五这天,将“穷娘”里面装上屋里的尘土,送到大门外,然后放鞭炮炸掉。寓意“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放鞭炮也能放出花来呀。唐代有诗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9、灯会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灯会上,敝人平生就赶上过一次。逛灯会,猜灯谜,吃小吃。虽然冷,但热情很高。后来,为了安全起见,各地很少见到了。

10、门薄

民国的时候非常流行飞帖拜年。就是大户人家每年需要拜年的对象众多,他们就发明了一种写着吉祥话的“飞贴”,派家人给需要拜年的人家送过去,而当时的大户人家,为了接“飞贴”,就在家门口,设置了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这就是门薄,基本和邮筒的功能差不多。

12、白头对联

我们都知道,对联的底色一般都是红色的,可是在福建的莆田,却流行贴白头对联,这是与当年倭寇在春节期间,屠杀莆田人有关,这也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意思。

13、血社火

血社火和现代的社火大不相同,血社火取材于武松斗杀西门庆的故事,在血社火上演时,扮演西门庆的演员头上,会插上一把刀,一把剪子等利器,并以血淋淋的样子出现,这样做,充分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坏人坏事的憎恨。

14、躲债戏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是有些人却真的没有还钱的能力,为防止债主在年三十晚上讨债,欠债人会在大年夜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如果债主不明情况,到戏台底下去追债,不好意思,会被看戏的欠债人们,合起伙来,狠狠地揍上一通!躲债戏会一直演到天亮,天亮之后,欠债人可以安心地回家过年去了!

15、垒旺火

为了让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很多地方都有垒旺火的习俗,就是用大块煤,在门外堆砌成为塔状,一般会在除夕或者是元宵节的时候点燃,虽然红彤彤的煤火,看着很吉利,可是因为有污染,还有危险,故此,即使在民国的时候,垒旺火都在被禁之列。

16、鞭春牛

春牛是纸糊的假牛,牛的肚子里装满糖果、日用品等物,在立春前一日,将春牛放置于府衙前迎春馆内,在立春日,挥鞭打破春牛,围观的青壮年后生们,即开始哄抢春牛腹内的物品,因为时常因为抢物不均,会发生械斗,故此,这项民俗,已经被取缔了。

17、皮影戏

皮影戏,小时候在春节期间经常看到,但是皮影艺人多是家传技艺,皮影艺术也是综合了音乐、戏剧、美术,集艺人刻绘、文人写作与民间演唱于一体,是皮影戏中的人物、场面道具、景物等制品的总称。


18、挂家谱

家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是十分重要的“宝贝”,可是却因为破四、旧的关系,很多家庭的家谱,都已经失去了。

对于新社会的青年,他们对家谱多不认同,故此,家谱也有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迹象!

有道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大年夜看春晚,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民俗。

【即将消逝的春节习俗】

1. 燃放爆竹

燃放爆竹,原本是为了赶走年兽。以前放爆竹有规矩。在守岁时,一到晚上12点,煮饺子,先敬神,然后放鞭炮,告知天上神仙来聚会。第二天早餐、午餐前再各放一次。后来变成了春节娱乐项目,特别是孩子,捻散一挂鞭,拿香放,见谁吓谁,有趣。现在几乎被全面禁止了。

2、手机短信

手机刚刚兴起时,通过短信拜年很受欢迎。但后来却成了负担。原因是:打字慢,数量大。如果真心祝福,必须一个人一个人挨个回,内容尽量不要重复,体现对方的特点。后来变成了群发。以至于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了一首歌曲《群发的短信我不回》,来影射手机短信拜年的无奈。

3、穿新衣。以前过年,最希望的事之一,就是脱下延续了几代的棉袄棉裤,换上新棉絮做的新衣服。现在生活好了,新衣服随时都能换了。

4、舞龙狮

说实在的,长这么大,除了电视电影里,去过的庙会很少,舞龙舞狮子几乎没有见过真的。作为民间技艺,影响力下降了,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够传承下去。

5、杀猪宰鸡发面蒸馒头

北方人过年,每天都要准备点儿东西。现在人们还习惯于吃团圆饭,但自己动手杀猪宰鸡的不多了,发面蒸馒头在农村还比较常见。更常见的是全家找个餐馆,吃上一顿,省时省力。再不然全家包个场,自编自演个小春晚,多有意思。

此外,你还有哪些知道的已经消失的春节习俗呢?

相关推荐

色系种类(七大色系) 2025-01-19
【DNF手游】现阶段还要不要刷深渊?一分钟带你了解当前版本 2025-01-19
绝区零邦布 什么是邦布 绝区零邦布怎么获得 绝区零开服攻略 2025-01-19
卫生间漏水怎么办,源头排查这样解决最有效 2025-01-19
燃气灶感应针坏了会有什么反应 2025-01-19
学会这几种方法 解决汽车噪音 2025-01-18
电脑系统备份出错?别慌,攻略在此! 2025-01-18
外墙漏水之谜:外墙又不泡水,怎么会漏水呢? 20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