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3 22:45:24
人的一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生理过程,而是融入了社会赋予的各种文化意义,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其所在的社会文化均有不同程度的人生礼仪,经历不同形式的通过仪式。
作为华夏大地的成员之一的水家,也注重人的人生礼仪,诞育礼、婚礼、丧葬礼、祭祀礼仪等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表现形式上更倾向于当地人所说的“轻生重死”,即看重死亡时的相关礼仪而不太注重出生时的礼仪,以及其一生活着时的相关礼仪均没有其死后的葬礼重要等。
有学者已注意到水家“轻生重死”的现象,“水家对婴儿的出生尤其是对女孩子的出生不太重视,与之直接相关联的人生礼仪除满月酒外,其他礼仪因人而异,有的礼仪甚至忽略不办。但对吊唁活动非常重视,有的甚至要倾其所有,不惜负债累累为老人举办吊唁活动。”
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看,水家除了不重视出生时的相关礼仪外,(与葬礼相比)还不太重视结婚、新房乔迁等生前经历的仪式。从村民们对待各种通过仪式的态度、劳动力参与程度就能更好地体现出这其中的差异,也可以从中看到个体、家庭、村寨之间的互动情况。
传统文化中个体经历的第一道人生礼仪是三朝礼,而没有满月酒、周岁生日等;之后经历的重大人生礼仪是婚礼;最重要的人生礼仪是老人死后的丧礼。
对人生礼仪中的诞生礼毕较重视的地方会有求子、孕妇忌讳、催生、做产、报生、坐月子、三朝、满月、百日、闹周、取名、祭拜等一系列民俗事项及其相应的仪式。
水家的诞生礼中,与新生婴儿相关的一些禁忌常见,三朝(水家称为三朝礼)在部分区域流行,以字辈取名的方式先在在一些具有汉文化知识的家庭中得到使用并逐渐推广,而满月、闹周等基本没有。
过去因生活条件苦,加上大男子主义盛行,女性能安心坐月子的较少,少数女性在月子期间甚至还要洗衣服,她们的女儿现在回想起来就同情自己的母亲,进而痛恨自己的父亲和整个族群社会性别的劣根性。
水族乡的“水族”(当地还没有“水家”的概念),没有贵州水家特色语言文化与习俗,即没有水语、水书,也没有地域差异与时间错开的长时段的节庆,而新生小孩满月前后办满月酒则较为普遍,并且每个出生的孩子均办满月酒,除了外婆家送普通的背带、鸡蛋、衣服、学步车、钱等外,夫妇双方的亲友和村民也会送钱或小孩成长中能用到的东西。
水家青年男女的婚姻缔结较为自由,多为男女青年相识到恋爱关系确定后再走相关程序,“婚前的说谋、吃订亲酒等仪式实际上是讲究‘明媒正娶’的表现,是受汉文影响的结果”。当然这个自由的前提是遵从水家文化规则“怀奴禁止通婚”。
有时候双方有好感,也经常在节庆、赶集时见面、对歌等,但是没有明确的恋爱关系,男方父母则采取到女方家下聘礼的方式进行确认,女方父母则根据情形给予答复,某些情况下男方下了 4 次聘礼都还没有明确答应与拒绝,双方来往之间形成“是包办还是自由恋爱”之问下的“自由恋爱与父母包办往往交织在一起”。
如果没有经过自由恋爱阶段而由父母先出面进行的婚姻缔结,男女青年从认识到组成家庭,按照传统礼仪完成相应程序,在 20 世纪 90年代前,大致有择偶、放口风、提亲、开亲、订亲、迎亲等。
现在水家男女婚姻以自由恋爱为主,并且多数情况下的婚姻的缔结程序已经简化到提篮子(提亲)、小酒(订亲)、大酒(婚礼),少数婚礼仪式上还融入一些现代元素,如从影视剧上或外地朋友的婚礼上见到的伴娘团、男方带花或戒指给女方下跪并表达爱意,而水家传统婚礼中新郎没有迎亲,更没有给新娘下跪的先例。
水家有“婚丧不邀客”的习俗。水家在节庆和平时会邀客人到家做客,但在红白喜事之时反而不会邀客(有索礼嫌疑),当然直系的亲属是要告知的。“水族婚丧不邀客的习俗,初衷很纯朴美好,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婚丧不邀客”,除了不主动给远亲、一般朋友说婚礼日期、丧礼时间外,一定程度上还包括邀请帮忙的人。
M 寨在婚礼、乔迁等酒席的帮忙中,如果主事的家庭没有正式或非正式地邀请,没有被邀请的村民一般不会去帮忙的,因此主事的家庭一般会在办酒席前的不同场合提前通知村民前来帮忙,村民也会在办酒前一天自觉去帮忙,到场后等待主管安排具体工作。
一般情况下,留在村子或平时在附近务工的各家劳动力均被邀请来帮忙,而长期外出务工家庭和平时不生活在村子的家庭基本见不到。
办婚礼并不是每一对夫妻都必须的,有些家庭条件差的可能就一直不办了,M 村有几个女青年跟外面的男青年相爱并以夫妻之名生活在一起,甚至是领了结婚证,生了小孩,有的小孩已经 10 多岁,但是双方父母的家庭或者其中一方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或者完全甩手不管,年轻的夫妻则不会考虑办酒席。
寨子里部分从外村(省/市)带进来的媳妇中,也存在已经生活多年,因各种因素未办婚礼。对于部分夫妻来说,没有办酒的条件下,人生礼仪中的婚礼是可以短期内免去的,而时间的推移甚至一生都不再办婚礼,其子女也不会协助补办的他们的婚礼。
村子里很多已经入住的房子都只办了进火仪式而没有办乔迁酒,当然如果后期经济好了,装修好之后是可以补办乔迁酒,村民是认可的,并且办酒时的规模跟婚礼差不多,村民们要帮忙杀牛、杀猪、做饭、备菜等招待客人和村民,主家的直系亲戚也会送礼来庆贺,通常情况下姻亲的直系亲属送礼较多。
“轻生重死”是水家人生礼仪中的重要表现,对于个体生前的相关通过仪式,很多可以从简甚至不举行,唯有老人死后的葬礼是需要隆重对待的,死者的直系赡养人或协定的旁系赡养人均会按照水家习俗厚葬死者。
经济条件好的赡养人在死者下葬前后数天的时段内就举行葬礼的相关仪式、给死者献祭牺牲,经济条件不好的死者赡养人,特别是直系赡养人,则会在死者下葬后数年甚至数十年后再补办葬礼仪式。
水家聚集区将隆重的葬礼仪式称为“开控”,又根据祭祀牺牲的数量和吊唁持续时间分为“小控”、“中控”、“大控”和“特控”。
通常而言,“小控”持续两天左右,用一头猪作为牺牲;“中控”三天左右,主要牺牲为一头牛或一匹马;“大控”3 至 5 天,主要牺牲的总数在 3 至 5 头(匹)牛、马;“特控”所用牺牲的牛、马在 10 头(匹)及其以上,吊唁持续时间更长,举行相关仪式更多。死者下葬时举行的“开控”称为“控鲁”,安葬数年之后补办的葬礼仪式称为“控拟”。
“控鲁”时参与成员范围较宽,除了主事家的直系亲属、本村村民等参与外,主事者家庭成员的一般朋友、同事、同学等知道消息的情况下均可前去吊唁,而“控拟”参加的人员主要为主事者直系的亲属,关系较一般的远亲、朋友、同事等则不被告知(即使他们从其他途径知道此事),也就不会参加到“控拟”葬礼仪式中。“控拟”的祭献牺牲也主要是猪、牛、马等。
关于水家社会中的个人、家庭等,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从称谓开始进行自我生活场景的分类,开展生产生活、组织人生礼仪活动甚至是用鬼等日常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具体交往情形。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个人生物血缘的关联,并不必然产生血缘关系亲近的人们自动抱团形成群体;个体只有在日常生活的具体的行为中,自觉习得群体的某些认同并付诸实践,互动性的抱团才能达成。
如关于水家丧葬习俗的村民互助案例中,因为事主平时不主动帮助他人,而到他自己的父亲去世时,需要人手帮忙的时候,其血缘关系很亲近的几家都迟迟不到场。
从日常生活的劳作、人生礼仪中的互助以及部分民间仪式的交往中,以日常生活的家庭(或户口统计上的家户)为主进行社会生产与民俗活动,在超出某一家庭(或家户)劳动力承担时,则逐渐扩大日常生活家庭的交往圈子,以单个家庭为中心向外拓展不同的社会关系。理想模式是血缘关系亲疏的再现,但实际情形是多变的,特别是以参与相关活动的“借奥”(吃饭)成员归属看,超越血缘限定的情境性组合并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