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百科
首页 > 民俗文化 > 姓氏文化 >

中国最大的李氏宗祠? 最牛最气派的李氏宗祠,没有之一!

32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7 12:35:11    

陇西南迁客人——李火德裔孙发展轨迹探源



客家第一宗祠—李氏大宗祠



李氏大宗祠

是一处建于清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

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坐落在上杭稔田乡官田村河谷盆地

四周群山叠翠,风景秀丽

李氏大宗祠系三进四落式的砖木结构建筑

有大厅二栋、大小客厅26间

住房104间,占地5600平方米

正面牌坊式楼门上刻着

“恩荣”两字,两边对联是:“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

正厅前的屏风上刻有明代名儒所撰写的

《李氏火德翁传》

这座结构严谨、气势非凡的宗祠造型

充分体现了客家宗法制度的汉族传统建筑艺术

在八闽极为罕见

宗祠祭典代表着汉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

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是八闽大地上极为珍贵的建筑文物





一、尊祖敬宗重启始 追本溯源到稔田


“客家是一个最讲‘木本水源’的民系,他们在迁移的时候,往往把上代的骨骸也背着出走,一同迁葬,或在避难迁移兄弟将要分散的时候,也必分抄族谱,以备将来还得‘敬宗睦族’……所以,自种族优生的立场说来,客家民系也可说是民族心理发展中的一群勇者。”这是著名客家学教授罗香林在《客家源流考》中一段话。而当时南迁上杭稔田的陇西客人李火德后裔的迁移却包含着这些优点。从远古世系看,李火德从有李姓开始,利贞公算起是第八十二代,而从陇西唐高祖李渊算起是第二十八代,李火德如何成为历史上客家入闽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后裔又如何遍布海内外且成为当地颇具影响的名门望族呢?从李火德后裔分布现状大致分为三大流向:一是迁往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及江西、湖南、河南、浙江、江苏、台湾等客家地区;二是迁往福建、广东沿海的闽南系和潮洲、汕头、饶平等潮汕语系地区;三是从闽粤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走出国门向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及东南亚各国和英国、美国、日本等。加上李火德后裔中名人辈出,在历史上,有明朝丞相李明善、忠臣李鲁、孝子李嗣英,清代名相李光地、钦点武状元李威光、定国将军李国琛,现代名人有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均出自李火德之后,正如李氏大宗祠门联所说“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真是恰如其分,下面就李火德后裔发展提出探讨。


二、勤劳俭朴求生存 耕读人家谋发展

李氏客人的南迁包含着战乱和灾荒,是这二种因素迫使这群流动民族在南方偏僻山区落户,他们凭着勤劳和俭朴;勤劳是生存的基础,俭朴是发展的前提。一种坚韧不拔的强者精神,无论走到那里总是以勤劳和勇敢著称,开山垦地,建造家园,繁衍生息。是这种时代和环境迫使他们靠勤劳和发愤来维系生计。客家民族为了保持家庭有足够劳动力,他们还抵制封建统治者提倡的妇女缠脚的陋习,使妻子、儿女保留自然人健全的四肢,以便他们同男人一样,上山能开垦,下地能耕种,充分展示出一种强者血统的抗争力,在困境中求生存,在逆境里求发展,在漫长的近千年不断迁徙中,得以延续、发展和壮大,这些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客人李火德后裔之所以有今天这样名满南国,远播海内外,纵观历史,客家民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陇西皇室强者血统和中原贵胄优秀文化教养的遗传,给李氏后裔的发展奠定了牢固基业,受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热爱文化知识的共识,其后代有受教育的良好习惯,俗话说:“生子过学堂,生女过家娘,”此话虽不全对,但足以证明在封建落后的社会里就有一种潜在的受教育的向望,因此“耕读人家”便成了客家民系中的一种传统,是造就一代又一代李氏名流的摇篮。他们在不断迁移过程中始终注意着受教育这一发展立身之本,牢记自己源于陇西,来自中原。


三、螃蟹游湖发四海 寻湖找水继家风

客家祖地上杭稔田山水秀丽、人杰地灵,火德后裔之所以有今天这样海内外蕃衍发达,名人辈出,连天风彩,这都与李火德故里——上杭稔田这片神奇土地分不开的。从李火德的奇特姻缘到李火德死后一系列的神奇传说都无不印证着这片神奇土地的美好所在。


首先让我们从李火德迁居稔田开基说起,族谱有关资料记载,李火德携妻伍氏行至上杭胜运里丰朗村,目其山青水秀,土地肥沃,田园广茂,民风淳朴,因而安居于此。由此可见上杭稔田这片热土,经古人确认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在这片热土上有二点值得庆幸的,一是李火德在这里蕃衍了新一代,而且他的后代一直发展至今经久不衰。二是李火德死后葬一风水宝地“螃蟹游湖”其风水先生断言其子孙必须外迁才有发展。可是至今仍有部分子孙还不愿离开这片土地,并且事实已证明这片热土是名流辈出,各领风骚,代不乏人......在这洒满古老先民创业汗水的上杭稔田,仍然保留着丰厚的客家文化和纯朴善良的客家民俗风情。那四季飘香的田园情诗,无不凝聚着祖祖辈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片富饶的山川,给人们留下的是神话般的传说,诗一般的赞美。富有灵感的人文景观,让后人追思和探索。


其次,从李火德那神奇的游湖墓葬,为其后裔在外地发展崛起奠定了牢不可破的祖业根基。“螃蟹游湖”虽属风水传言,但他们的后裔从第二代就从丰朗村迁出了第一站到本镇大湖发展,而后又迁到永定湖坑,在湖坑得到了发展,李火德第八代孝梓公迁至平和小溪,从此李火德后裔首批进入闽南地界,而孝梓公也就成了闽南李氏始祖,然后孝梓公后人又迁入安溪湖头发展成望族,又再向闽南沿海及台湾发展,他们始终牢记着寻“湖”找“水”,游外必发达的生存发展规律。这有一种最根本的力量就是那怕他们搬得再远,也始终把祖地精神传统的继承发扬光大。他们所共同具有的一种就是强烈的祖宗崇拜意识和对祖地的认同感。一位哲人说过:“官当得越大,钱赚得越多的人,也就是越热爱自己的祖宗。”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回报祖地的虔诚信念,在祖地建庙堂,敦亲睦族。其最好的见证,那就是在李火德逝世六百多年后,其远地子孙为纪念他,纷纷慷慨解囊,耗资数万,在祖地福建上杭稔田为祖先建造一座规模宏大、富丽堂煌的李氏大宗祠。


四、火德后裔传宝岛 认祖归宗到官田

航拍-上杭李氏大宗祠



自李火德第八代孝梓公从湖坑迁入闽南平和小溪,便成了闽南李氏始祖,后迁入漳洲、安溪、诏安、晋江......李氏后裔在沿海得到了发展,由于客人善于传统的耕种文化,在沿海较难得以正常发展的情况下,便产生了飘洋过海开发台湾山区的意愿,据资料记载,“台湾李氏大多迁自闽、粤二省,分支繁成,其最早入台可考者,明天启年间,有随颜思齐、郑芝龙等迁入的李魁奇,永历年间有漳州人李茂春随郑经入台,平和人李达与林宽入垦大槺 榔西堡,康熙年间有李婴入垦鹿仔草堡,南安人李碧等合垦槺 榔西堡港尾寮庄。闽籍李阳入垦他里露堡,李云龙入垦学甲堡。”而他们大多属李火德第八代孝梓公和第十代君怀、君达及仲仪、仲信、仲文、仲秋之后,从而成为李火德闽南迁台的一支,他们有的从安溪湖头至泉州出海,有的自诏安秀篆至广东南粤出海,但其子孙始终不会忘记祖地“螃蟹游湖”“寻湖”“找水”的生存发展信仰,又随着其本族从“湖”到“海”的这一自然归属而发展,一九九一年至今他们先后几十批李火德后裔分别从台湾桃园、苗栗、中坜、宜兰、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彰化、南投几万人次打着“陇西李氏”的小旗回到祖地上杭李氏大宗祠寻根谒祖,“木本水源,敦亲睦族”。带着虔诚的心理,纯朴的语言,祭拜于祖先的灵前。正如台湾陈奇禄先生写道:“同源之亲,凡我华胄皆认为炎黄子孙,有敬天爱人之美德;同文之亲,使用汉字者‘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传统思想坚强;同宗同族之亲,血胤相传,无论流离于天边海角,终会认同归宗,同乡同门之亲,怀念故旧,济弱扶倾,培埴后昆使其立志进取。”从而使人们产生一种回报祖地的虔诚信念。


五、播迁四海求发展 寻根谒祖认同宗

客家民系有一种环境适应的强者血统。他们无论走到那里却始终牢记自己来自何方,源于何地。然而李火德客系后裔里的另一支优秀裔孙,从上杭稔田的官田沿着黄潭河进入汀江,而下到广东汇入韩江,以水为生存发展信仰,沿着“樟林古道”走出国门,而这支他们大都在清末和民国之间,由于清廷腐败,国内沦陷,民不潦生,八国联军的入侵,战乱不止,导致福建、广东沿海的李氏后裔,迫于环境而形成了一批走出国门务工的移民潮,到气候环境比较接近我们沿海的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印度、新加坡等国开发种植和经商等生存性经营;而另一种是被殖民者作为劳工输出国外,而侨居海外的;其三是为抵抗侵略而被迫移民的,如原居广东新安县乌蛟腾的李氏后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中而被迫走出国门,他们大多是李火德第十一代卯龙公之后近百人迁居英国曼彻斯特,而今已在海外发展成千上万之众的客家群体,从而改变了客家人的“耕读模式”,进入了经商及从事其它社会事务活动。但他们却始终保留着客家语言,一九九四年九月旅英乌蛟腾海外联谊会,在会长李祥,副会长李冠平、李谭保等一行几十人带着浓郁的客家乡音回到李氏大宗祠寻根谒祖,并带有中文手抄《李氏族谱》赠以李氏大宗祠,又如李火德锭公后裔旅美李玉芳、元磷,他们都始终都保持着客家语言。……总之近二十几年间,李氏大宗祠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来自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美国、日本等李火德后裔上万人次,前来寻根谒祖,正如旅英李氏族谱写道:“世代相承数百年,尊卑次序各昭然,蛟腾凤起多先哲,桂馥兰馨有后贤,披阅家图宗旧简,详书族乘依遗篇,支分派别源流远,一脉蕃昌瓜瓞绵。”








六、谱重始迁怀祖德 追本溯源念宗功

在社会文明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祖先的崇拜观念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对上祖人类发展史进行比较系统的探讨,近几年来随着国门的敞开,他们无论是侨居海外,客处异地都不会忘记回到祖地追寻上祖先民开拓创业的脚迹,寻找祖上不甘守旧,敢超前人的精神,探索先民故地发迹繁荣的奥秘。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收藏有二百一十八部三百二十六卷世界各地的李氏族谱,正如广西后裔“颂祠联”写道:“火播江南李,德垂世后孙。源出陇西脉,根生惇叙枝,雄祠存珍迹,名谱列精英。”“上杭雄祠怀祖德,惇叙名谱记宗功;治国英才连辈出,忧民贤士续史流,陇西风范垂青史,惇叙家声誉神州。”

李氏大宗祠迎来万人大祭祖




功德无量!惠州市李广伟捐赠给上杭火德公祠的铜铸双鼎大香炉(价50万)。2017年1月初已在火德公祠前安装好,并盖上了大红绸,等待开光。








上杭李氏大宗祠监制制作的李氏简报已发行




建祠堂,妥先灵;福荫后代,功德流长。上杭李氏大宗祠的逐步修缮护河栏杆和李广伟宗亲捐赠新添铜铸金色大鼎,表明了李氏火德后裔在宗祠重建和修复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和众多心血。

上杭李氏大宗祠历来被历史称颂为“天下第一祠”如今增添了气派、威武的香炉,更彰显了它作为闻名天下第一祠的名副其实。也虔诚期待所有的火德裔孙不管在外奔波、打拼多远会在每年春分时回上杭李氏大宗祠来祭祀祖宗先人,缅怀李氏列祖列宗,感恩祖德,供奉一支香。

相关推荐

教你家庭自制咸鸡蛋的做法,掌握这几个关键步骤,蛋黄个个起沙又流油 2024-11-23
山药汤的做法大全: “春喝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2024-11-23
驼色大衣怎么搭配?分享5个穿搭配色思路,时髦值太惊艳 2024-11-23
剁椒怎么做?教你这么做,不仅御寒,还能让家人多吃几碗饭 2024-11-23
泡打粉怎么发面,比例很重要,方法很简单 2024-11-23
女生让说点好听的话怎么说? 2024-11-23
红烧鳝鱼段的家常做法, 红烧鳝段这样做发太好吃了,一上桌就被抢光 2024-11-23
酱肉怎么煮好吃? 这样的酱猪肉没人能抗拒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