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百科
首页 > 生活常识 >

马鬃什么意思(人体毛发为什么没有动物那样浓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5 10:02:45    

我在网络上查了一下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有很多假说,我觉得没有一个能科学地解释这个问题。我先对这些假说简单叙述一下。

1.寄生虫假说

毛发容易滋生寄生虫,容易带来疾病。但是这个理论经不起推敲,因为现在很多哺乳动物有很浓密的毛发,也没有被淘汰。

2.水猿假说

认为海水在几百万年前淹没大陆,人类不得不下水成了水猿,毛发稀疏利于游泳。这个假说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3.用火假说

自从人类掌握了用火以后,可以熟食,可以御寒,驱虫兽。但是毛发浓密容易引燃,所以进化后就放弃了毛发。

4.散热假说

人类依靠耐力跑步追击猎物,导致汗腺发达,毛发减少。

以上所有的假说,不管哪一个,都被达尔文《物种起源》洗脑了,认为毛发稀疏是人类有利于自身的自然选择,是进化的结果。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回答毛发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的问题。

我曾经在《万物起源新论》里说过,解释万物形态及形态相关的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能量代谢,一个是环境冲击。而对于动物而言,能量代谢指的是新陈代谢,环境冲击就是生活环境及对应的行为。新陈代谢是内因,环境冲击是外因。

首先是新陈代谢问题。

在自然状态下,这些原生态的分子结构及腺体都会从食物链的上级流通到下级,比如植食动物牛羊头上的角质,就是从植物体内继承过来的腺体,当然还有毛发腺体,马鬃毛也是来源于植物。肉食动物如狮子老虎等也是直接生吃猎物,肉、血、皮毛等也是直接吃掉。灵长类动物经常吃最野果,小动物等,身上的毛发等腺体也可以从食物中继承过来。鸟类的羽毛也是一个道理。人类在几百万年前学会了用火,不管是烧烤、爆炒,还是水煮、清蒸,只要是熟食,食物原来的分子结构、腺体都会被破坏。人体无法从食物中获得产生毛发的腺体,毛发自然就会减少,直至消失。但是人类有时候也生吃水果,这些不足以支撑浓密的毛发。倘若苹果不去皮,猕猴桃不去皮,这些皮毛因素也可能会刺激人体长出更多的毛发。鸡鸭鹅的羽毛比较浓密,是因为经常吃些原生态的食物,体内毛腺体在运作时,有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经常吃熟食喂养米饭的禽类也容易掉毛。养过宠物的人应该比较清楚,狗狗吃海鲜或者吃熟食容易掉毛,因为没有对应的能量来源支撑。看不懂这句话的请查阅《万物起源新论》这本书的相关章节。

其次是环境及行为问题。

毛发的产生,还有一个要素就是气流的冲击。比如鸟的羽毛,经常在天上飞的鸟,羽翼相对来说比较丰满有力,是因为气流冲击比较强烈而频繁。而在地面行走的鸟类,如鸵鸟,羽毛就少了好多。在寒冷的地区,动物的绒毛就比较厚实,而热带地区的动物毛发就比较少,那是因为受到冷空气的刺激程度不同。冷空气刺激皮肤会有两种可能,一是产生御寒的毛发腺体,一是使脂肪凝结不易分解。所以在寒冷的地方,动物不是毛发浓密,就是脂肪厚。同样的植物,长在北方的金银花与长在南方的山银花相比,北方的金银花有绒毛,而南方的没有。北方的猕猴桃表面的毛也比南方品种的多些。人类在演变过程中较早就解决了御寒的问题,会使用植物或动物皮毛包裹住身体,后来甚至形成道德观念。用植物或皮毛御寒,减少了环境中的气流的冲击。本该使人体长出毛发或脂肪的气流冲击,已经被弱化。因而无法长出浓密的毛发。

腺体细胞的产生是行为动态与静态结合的产物。

行为会把腺体细胞挤压到相对静态的区域。这一点,可以解释人脸上的有些部位为什么没有毛发。比如说眉毛,是上眼睑睁闭的产物。腮部的胡须,上下唇的胡子都是同样的道理产生的。

马鬃,是马在奔跑的时候气流冲击产生的。经常奔跑的动物都有像马鬃一样的毛发。

水里的鱼,也有的是植食的,为什么没有毛发?植物里面也有产生毛发的要素,但是水流的刺激更多地转化成了脂肪,毛发是气流冲击的产物。

任何动物,刚出生时都没有毛发或者很少毛发,这点足以说明毛发产生的两大要素是后天性的,而不是先天性的。但是腺体可以遗传。


相关推荐

手机黑屏为什么(手机使用过程中黑屏是什么原因?) 2025-04-01
铁锅洗干净为什么有黑(为何家里的锅总是没用多久就被熏黑?) 2025-04-01
空调铜管为什么要包起来(空调安装记住这7点) 2025-04-01
为什么搬家镜子留下(搬家时5种旧东西别带到新家) 2025-04-01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戴貔貅? 2025-04-01
手纸哪个好用(好用的十大卫生纸品牌) 2025-03-31
为什么单反贵(单反相机为何总是“烧钱”?) 2025-03-31
为什么不能亚洲蹲(“亚洲蹲”,为何外国人却不行?) 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