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1 08:16:09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句话出自鲁迅的《小杂感》,原文如下: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同是一个世界,却有完全不同地境遇:有人欢乐,有人悲伤,但都是各顾各地过自己的生活,甚至对于邻居和周围的人都没有关怀。所以鲁迅对于这样自私的人类感到不满,从而得出下面的结论: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鲁迅在另一篇文章里说:
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
这个隔绝人和人的高墙,既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从生理上来说,我们不会感到别人肉体上的痛苦,从心理上说,阶层的隔离使人们不再会感受到别人精神上的痛苦。天有十日,人分十等,上等的人对于下等的就尽力鄙视,下等的人对于上等的人则是努力讨好。这种不平等是封建礼教极力维护的,我们奉行了几千年。并且这种有人高高在上趾高气扬,有人身处下层卑躬屈膝的不平等,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因为这种深入骨髓的等级观念,我们甚至连身体部位也要分出高下,比如脸比屁股尊贵,脚要比手低贱。
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歧视。职业歧视比如看不起扫大街的,地域歧视比如各种地域黑,性别歧视比如头发长见识短,年龄歧视比如老年人觉得年轻人不行,成绩歧视比如老师不喜欢差生,学历歧视比如招聘时的学历限制,容貌与财富歧视比如鄙视矮穷丑偏爱白富美。平等不止是法律上的规定和书本上的文字,更应该是基于认知的思想和发自内心的行动。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充满偏见的歧视言论,在不断注释着鲁迅的话: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仍然是“出人头地”,仍然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仍然是“多考一分,干掉千人”,仍然是深厚的等级观念,和成为人上人的意愿,爬上去的目的,就是获取特权和优越感,获取更多的利益与好处,获得藐视人下人的快感。
虽然二十一世纪了,但在平等方面,很多人的思想,恐怕跟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还是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