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百科
首页 > 传统节日 >

汉族的基本概括及传统节日

52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7 22:30:19    

一、汉族基本概括

汉族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民族之一,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取了周围的部分荆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其先后经过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时已形成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以与周边各族相区别。汉代以后,周边的各族即以“汉人”称呼中原人。逐渐地,汉族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百世不易的的族称。

汉族是以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代形成的统一的、稳定的民族,又经秦汉以来2000余年的繁衍生息,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与文化,得以发展成为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众多人口的民族。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历史上,汉族是典型的以家庭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农业民族,形成了悠久的农耕文化。汉族聚居的全国广大地区,资源众多,物产丰饶。

汉族的语言简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时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属表意文字。

天命崇拜、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信仰的传统观念。汉族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具有汉民族特色的宗教,域外传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也能在汉文化的土壤中植根发展、广为传布。

汉族的饮食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鱼肉、蔬菜为副食。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米的地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的地区则以面食为主。此外,其他的粮食作物如玉米、高粱、谷类、薯类等杂粮也都成为不同地区主食的组成部分。汉族的菜肴极其丰富,因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地方特产、生活方式、烹调方法、审美爱好等的差异,形成了众多的地方菜系。汉族的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形、器、意的完美结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酒文化和茶文化内涵深厚、独树一帜。

汉族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据有迹可循的考古发现,迄今至少已有上万年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纺织技术的发展,审美观念的变化,外族服饰的冲击,诱发和促进了汉族服饰的演进与更新。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汉族的染织工艺,以其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制作精美而独步世界。

民居是人们的生活空间。汉族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由于受各自所处的特殊地域环境的限制,呈现出不同的民居式样。北方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主要代表,黄土高原上是错落有致的窑洞,南方以天井式瓦房居多,闽赣粤地区的客家人则是居住大围楼,另有徽派建筑、江南的水乡民居、上海的石库门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长期以来,对汉族民居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风水术”定下的范式。“风水术”为中国之独创,其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处理,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传统理念。

二、汉族主要传统节日

根据国务院令,从2008年1月1日起,除春节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成为全国性法定节日。

1.春节

春节-除夕

春节俗称“新年”,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汉族外,蒙古、壮、布依、朝鲜、侗、瑶等族都过此节。

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我国古代居民在岁尾年初之际,用一年收获物祭祀众神和祖先,并歌舞戏耍,举行各种娱乐活动,逐渐形成了新春佳节。

春节活动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经过除夕、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春节活动因时因地而异,主要有以下内容:操办年货、做新衣、掸尘、祭灶、祀祖、吃团圆饭、守岁、贴春联、挂年画、饮屠苏酒、给压岁钱等。节日期间人们还互相拜年,放爆竹,吃年糕、饺子、元宵,舞狮子,扭秧歌,玩花灯。

除夕之夜,即年三十晚,家家团聚,吃团圆饭,闭门团坐待旦,谓之守岁。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更岁交子”之意,南方多吃年糕,象征生活步步高。

贴春联、挂年画起源于古代的桃符。

拜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相互走访祝贺新春佳节,表示辞旧迎新的一种形式。

2.元宵节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每年第一个望月,称为上元节,也称元宵节,是春节活动的高潮和结束。元宵节之夜有放花灯、观花灯、耍灶火、打太平鼓、猜灯谜、踩高跷、舞狮子、扭秧歌、唱大戏等活动,热闹非凡,故有“闹元宵”之说。元宵耍灯起源于汉代,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的盛大活动。吃元宵寄托着人们祈求新的一年圆满甜美的心愿。

每到元宵节,很多地方都要举行灯展。展出的彩灯有宫灯、壁灯、人物灯、花卉灯、走马灯、飞禽走兽灯和各种玩具灯。在北方的寒冷地区,人们还制作出千姿百态的冰灯,给元宵节的夜晚增添了新的光彩。

3.清明节

清明节青团

清明节又称踏春节,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各地。除汉族外,彝、壮、布依、满、侗、瑶、白等族皆过此节。节期在农历三月间,即公历4月5日前后。

清明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它在一年的季节变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加之又有古代的寒食、上巳等节日风俗融入其中,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寒食节又称冷节、禁烟节,它的设立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属介子推。

清明节的习俗活动主要有扫墓、插柳、踏青、射柳、蹴鞠、放风筝、荡秋千等。其中扫墓秦以前已有,唐代成为定俗,宋代得到沿袭,一直延续至今。踏春又叫春游,古代叫探春,起源于唐代,宋代以后盛行不衰,其意义不仅在于为人们追念祖先、寄托哀思提供了合适的时机,而且也给人们亲近自然、回归田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端午节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天中节、女儿节、五月节等。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传于全国大多数地区。除汉族外,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等族也过此节。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相传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殉国。

节日期间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挂钟馗像、挂香袋、饮雄黄酒、插菖蒲、采药等活动,或煮水沐身以祛暑避邪。农历五月,气温逐渐升高,百虫纷纷出现,病毒也滋长起来,所以避毒除害也是端午节的主要内容。各地的避毒方式多样,做布老虎、佩戴香囊等皆是应节的驱毒佳方。

赛龙舟是端午节中一项重要活动,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水乡之地。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魏晋时已很盛行,到了唐宋粽子已成为端午节的名食。钟馗像是岁暮时张挂的门神,清代成为端午之神。

5.七夕节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日,有“中国情人节”之喻。

6.中元节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鬼节,民俗给孤魂野鬼烧纸钱。

7.中秋节

中秋节敦煌壁画海报

八月十五中秋节又名团圆节、仲秋节及八月节。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除汉族外,蒙古、回、彝、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中秋节的时间在每年阴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中,故名。在中国人心目中,中秋节是象征团圆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的秋祀、祭月习俗有关。中国古代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祭月、赏月活动始于周代,背诵始定为中秋节,南宋成为普遍的活动,明清以来盛行不衰。中秋佳节,民间有祭月、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及舞龙灯等活动。

中秋节除赏月、祭月、吃月饼等风俗外,江南历来有观潮的习俗,一年之中,以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潮汛最大。

中秋时节,秋高气爽,民间还有赏桂花、斗蟋蟀等各种活动。

8.重阳节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古人以“九”为阳数之极,两阳数相重谓之“重阳”。重阳节起源于民间登高避灾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主要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应景食品是重阳糕。江南地区,持蟹赏菊也是重阳节的美事。

九九重阳,又与“久久”谐音,有祝愿长久长寿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节日,赋予了传统节日时代的新意。

9.腊八节

腊八节—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有食腊八粥的习惯。民俗“过了腊八就是年”。

相关推荐

忘记wifi密码怎么找回(无线密码忘了怎么办) 2024-09-20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什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解读) 2024-09-20
尸兄动漫第三季出了吗(尸兄第三季为何迟迟不更新?) 2024-09-20
跑100米的技巧和方法,让你风驰电掣! 2024-09-20
鸡蛋常温下能保存多久呢(冷藏vs常温,鸡蛋分别能存多久?) 2024-09-20
为什么猫不能接近死人 2024-09-20
海参的泡发方法怎么做好吃(说说成功泡发海参的小经验) 2024-09-20
dm和弦正确按法(Dm和弦怎么按?) 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