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03 19:06:29
路人拂晓到郊南,
行色匆匆祭下元。
下元节,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是我国旧时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曾经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但现在,却很少看到这个节日的身影了。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主要是起源于道教的三官大帝。
正月十五的上元佳节(元宵) 、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之前的文章里都详细地描述过了。
今天咱们主要讲一下,十月十五的下元节。
咱们说,“三元”与道教信奉的三官大帝有关。
那这三官分别就是:天官、地官、水官。
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都是先民们的原始崇拜演变而来,大部分都和祭祀有关。
中国自上古时期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仪式。
《仪礼·觐礼》
在《仪礼·觐礼》里记载:
“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yì]。”
意思就是:
“祭天要积柴焚烧,让熊熊火焰上升仿佛到达于天;
祭山丘,则要把祭品放置某种器具之上,放置于高处,因为山、丘陵是高的;
祭川流,就要向水中投入祭物沉入水底;
祭土地,则将祭品埋藏在土下面。”
把贡献的物品直接达于致祭的对象,这在古代是最常见的祭祀方式。
不过,上古时期,祭祀天、地、水都是皇帝才有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
《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
后来,到了东汉时期,张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谓之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关于“水官”,在明代的《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里有详细的记载:
“下元三品五气水官洞阴大帝......至十月十五日下元月日,水官考籍大千世界之内,十方国土之中,上至诸大神仙升临之籍,星宿照临国土分野之薄,中至人品孝限之期,下至鱼龙变化飞走潜动生化之期,并俟水官集圣之日录奏,分别随生改形随福受报随劫转轮,随业生死善恶随绿无复差别,宜悉知之”。
水官每逢十月十五日,便会下到人间,根据考察,录奏天廷,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三官的功能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因与人的祸福荣辱密切相关,所以受到大家广泛崇拜。
祭祀水官大帝还有一个缘由,是因为相传三官大帝的职守是掌握人间祸福和鬼神迁转,而其中水官则侧重掌管和水有关的事物。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是农业兴国,那么水对于农业来说是尤为重要。
所以在我国各地,民间自古以来都有祭拜水神的习俗。
每到下元节这一天,人们便准备好菜肴酒宴,去三官庙祭祀水官大帝。
源起于道教的下元节,道教肯定是很重视这个节日的,这一天道观会做道场,以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 如祈福、消灾、谢罪、超度亡人等等这一类的事宜,皆要修斋,才能显得有诚意。
信奉道教的子弟会在祭祀之前,沐浴更衣,断酒断荤,以求外不染尘垢,内五脏清虚,达到洁身清心的效果,以示诚敬。
这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斋戒。
在民间,下元节祭祀的场面和道教的风格是天差地别。
在民间,下元日人们会配备丰盛的珍馐佳肴,祭祖先亡灵。
祭祖先其实总的来说是中国人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以及对祖先灵魂的信仰,这一行为归根结底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
我们之前的文章里说过,古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那么人也如此。
《礼记》:“人死曰鬼”,古人认为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肉体会死去但灵魂会永存。
所以,也正是人们这种对于“灵魂”的自然崇拜,导致我国祭祖习俗的盛行。
人们祭祖以祈求先辈的灵魂,能够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平安顺遂。
所以,以孝为大的中国人,为了显得有诚意有孝心,在祭祖的时候,往往会备好比平日更丰盛的酒菜佳肴,供奉给先祖,让他们“享用”。
【参考文献】
《仪礼》
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
《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
刊刻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是现存最早的富春堂刊本,也是历史最久的金陵派小说版画。金陵版画盛于明代,由以唐富春创办的富春堂最负盛名。此书收儒、释、道三教诸神版画约159余幅,线条流畅,刊刻精美。
这个本子《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插图的绘刻,较其晚出的戏曲、小说版画更显细致,对研究富春堂早期小说版画风格,提供了很珍贵的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