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18 19:44:48
“全世界信教者众多,几大宗教在全世界的影响涉及政治、经济等各 方面。每个宗教除了自己的教义外,还有自己的节日。随着社会的发展, 许多宗教节日都有世俗人员参加,有的甚至成了民众的生活内容。”
泰国宗教性节日中的节日实际上是佛教节日,即万佛节、佛诞节、三宝节、守夏节。泰国除了佛教流传外,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但其他 宗教节日不作为全国全民性的节假日,因为佛教为全民性的宗教,所以有 些佛教的节日成了全国全民性的节假日。
1. 万佛节
“万佛节”是泰国华人对该节日的称呼。“万佛”两字不符合泰国小乘 佛教的教义。泰国小乘佛教只认释迦牟尼为佛,不像中国大乘佛教那样 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尊佛。泰国称该节日为“玛迦菩差”,来自印度巴利 文,意即“三月供养”。节日时间是泰国阴历3月(公历2月)15日,如逢 闰年则延至4月15日。1913年,万佛节被国王定为节日。
(1)万佛节的来历
传说,佛陀住世期间,有1250位罗汉不约而同地于同一 日来到印度 摩揭陀国王舍城竹林精舍朝觐佛陀。这一天正值3月月圆之日,而这些 罗汉都是经由佛陀剃度的弟子。这就是万佛节的来历。佛陀见到他们时 很高兴,并借此机遇向他们宣讲教义。其中3条后来成为佛理的重要内 客,即不作孽、行善、心地纯洁。这一天,佛陀还提前3个月告诉弟子,6 月15日将是佛陀涅槃之日。这也是该日成为佛教的重要纪念日的一个 原因。
(2)节日的仪式活动
曼谷时期拉玛五世御著《王事礼仪十二月》 一书,记载了1851年王室 举行万佛节仪式时的情况。节日清晨,国王在玉佛寺斋僧;晚上,请僧侣 念经。念经毕,国王点燃1250支蜡烛。同时,乐队奏乐,吹喇叭、婆罗门 祭司吹法螺。点完烛,僧侣讲解佛经,诵经祝福。此后,万佛节作为宫廷 的重要节日,每年举行。现今,王室举行的万佛节的仪式大多数没变,只 是点燃1250支腊烛改成给一定数量的“长明烛”点粉,撒1250朵茉莉花。然后,长明烛由重要的王寺的住持迎去,通宵点燃在佛殿中。一般佛教徒 则去佛寺赎佛、礼佛、跪拜“三宝”。晚上,巡烛、听经。
2. 佛诞节和三宝节
(1)佛诞节
“佛诞节”是泰国华人对该日的称呼。泰语称“维莎迦菩差”,来自巴 利文,意即“6月15日供养”,也译“维莎迦节”。
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的诞生、成道、涅槃的日子都在 同一个日子上,十分巧合,按泰国历法即在泰国阴历的6月(公历5月)15 日。因此,小乘佛教把这一天作为重要纪念日。1954年,在缅甸仰光召 开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3次大会上作出规定:公历5月的月圆日即“维莎迦节”为“世界佛陀日”。泰国把它作为一个节日。
泰国有关佛诞节的最早记载是曼谷时期拉玛三世时的1817年庆祝 盛况。节日放假一天,让宫廷、官府人员有时间去佛寺斋僧,听经、赎佛 受戒、放生、在家守戒等。晚上,人们带着香烛、鲜花去佛寺跪拜“三宝”, 巡烛、听经。有些地方还举行花灯赛,有些佛寺的院墙、佛殿、佛塔上还插 有彩旗。此后,拉玛三世、四世期间也都每年举行仪式。到了拉玛五世时 期,节日活动规模更大,除举行上述活动外,还施放烟火等。现今节日活 动大致与过去相仿,但时行巡烛,几乎大小佛寺都要在晚上巡烛
(2)三宝节
“三宝节"是泰国华人对该节日的称呼。泰语称“阿莎吻哈菩差”,来 自印度巴利文,意为“8月15日供养”。
三宝: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僧伽是 僧宝。泰国阴历8月15日,为泰国佛教的重要节日三宝节。因这一天是 佛陀成道后首次讲道的日子,这是佛宝和法宝;佛首次讲道,桥陈如等五 人皈依佛,出家为弟子,于是形成僧伽,这是僧宝。所以,它是佛教“三宝” (佛、法、僧)都齐备的日子,称"三宝节"。
原先该节日不做仪式。1961年,泰国僧伽(僧团)作出决定,要求佛 教徒做仪式,业经政府征得国王同意,将其定为佛教重要节日。届时,全 国佛教徒、佛寺都要做仪式,如守戒、听经、诵经、讲道、巡烛等。
3. 守夏节
“守夏节”是泰国华人的叫法,也是中国佛教的叫法。因中国的节日 时间在阴历4月16日至7月15日。这期间正是中国“烈日炎炎如火烧” 的夏季,僧侣在佛寺内安居3个月的暑天,所以称“守夏节”、“坐夏节”或 "夏安居"。而泰国的守夏节规定在泰国阴历8月16日至11月15日,这 时间正值泰国大雨滂沱的雨季,所以称“雨安居”较合适。再则“守夏节” 泰语称“考攀沙”。"考”意为“进入”,“攀沙”意即“雨季”,也应该译为“雨 安居"较合适。
泰国苏林大象围捕节THAILAND SURIN ELEPHANT ROUND UP FESTIVAL
(1)守夏节的来历
相传,印度古代,佛陀在世期间,每到雨季, 一般人大多由于道路泥泞 不便行走而不出门。但有一批僧侣却四出传教,踏坏庄稼,踩死蚂蚁等小 生灵,受到农民的责怪。这事被其他僧侣知道,并加以谴责而传入佛陀耳 中。于是佛陀规定雨季不准僧侣外出弘扬佛法,在佛寺内安居,听佛陀讲 经,静待雨季过去,否则以触犯戒律论。
泰国守夏节期间,僧侣同样足不出户,在寺内研习佛理。清晨也看不见僧侣沿街托钵化缘,待雨季过去,再外出弘扬佛法。但也不排除某些事 需要外出时也可外出过夜,如去医院看病、僧侣的父母病重、佛寺有事需 要僧侣外出办事等,但必须在7日内回来。
(2)富有特色的节日活动
节日的活动可以分3个部分:一是王室举行的活动;二是一般佛教徒 举行的活动;三是佛寺举行的活动。王室的活动是:向各佛寺送烛、送花 球状的蜡烛丛给每位僧侣、赠“僧家四事(僧衣、僧品、僧药、居所)”、守戒、 行善等。佛寺的活动是:节日的第1天,各佛寺要举行佛教仪式。全寺僧 侣集中到主佛殿,在佛像前祈祷、起誓在寺内安心修持3个月。仪式结 束,僧侣回到自己的僧舍,重复默念刚才的祈祷、誓言,以表牢记不忘。而 一般佛教徒在这期间要去佛寺斋僧、听经、受戒、赎佛、布施等。在3个月 的时间内,更需要佛教徒每天去佛寺斋僧,以免僧侣缺食,不能安心修习 佛学。
泰国守夏节有两个明显的特色活动。一是一般青少年都选择在守夏 节来到前举行剃度礼,落发为僧(大多是短期的)。因此,在守夏节到来前 的几天内,各地都能见到热闹的游“那伽”的队伍。二是一些城市举行“花 烛柱”盛会,其中最热闹、最隆重的要数乌汶府乌汶市的花烛柱盛会。
(3)花烛柱盛会
花烛柱的制作由来已久。古代,没有电,晚上僧侣念经只有依靠蜡烛 或油灯。为此,信徒们捐募蜂蜜在佛寺内或其他地方制作花烛,以备守夏 节3个月期间能长明不灭地点燃,所以要求蜡烛做得又高又大,有的还雕 花。泰语称它为“敦添”,“敦”意为“树干”、“添”意为“烛”,可译为“花烛 柱"。在守夏节前做就。一般节前一 日搞庆祝活动,晚上请僧侣念经业有 文娱节目表演。节日清晨组织队伍送花烛柱去佛寺。现今,虽有了电灯, 但人们仍沿袭过去的习俗。泰人认为制作花烛柱或送烛给僧侣,会使人 聪颖、进步。古代僧侣曾用这烛光念经、做佛事,就好比照亮黑暗的烛光。
现今, 一般烛柱的烛身高达2—3米,乌汶市也把花烛柱视作为城市 的文化特色。每年,节日前举办花烛柱盛会,进行花烛柱比赛。为此,花 烛柱的制作巳不限于在烛上雕花,而是以花烛为中心,周围配以蜡制的各 种神像、佛像、动物像、佛教象征物等组成的,以佛教传说故事为内容的蜡 烛群雕。游行时,把群雕放在经过装饰的花车上,车上还坐有盛装的美 女,车的前后还有各种化装的队伍、民间歌舞队伴随。来自四面八方形形 色色的花车使人目不暇接,整个城市笼罩在节日喜庆的气氛中。有时,国 王还特赐花烛柱由飞机运送参加盛会,给盛会又添上了神圣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