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05 06:06:14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数辉煌,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艺术,无不体现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其中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之一,也是中国人最期盼新年到来的节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在这一天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上元节是人们迎接新年的开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在这一节气,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起源于古代百越地区,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民间普遍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挂菖蒲、驱五毒等。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最富有浪漫色彩的中国传统节日,别称:女儿节、乞巧节。七夕蕴含着中国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独特的文化气质。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又是一年七夕至;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隽永流长的诗词,描绘爱的含蓄与深沉、百转与千回。让我们一起从古诗词中感受穿越千年的中国式浪漫,品味传统文化之美。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