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0 06:03:36
这几天,全国各地的气温都突破了新高。“热”也成为大多数人最强烈的感受。碰到这么个炎热的夏天,大家的衣服也是能穿多少穿多“少”, 甚至恨不得光膀子上阵。
可是,大家知道么,在古代,不管天气多热,都绝对不能这么穿。除非那时候是礼仪崩坏的乱世,或是身处底层的劳动人民。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古代夏天穿衣服的相关礼仪。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古代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衣服的形制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有所区别的只是衣服的厚薄以及所使用的面料。
《唐六典·尚书户部》中记载,唐代官员四季标准服饰均包括袍、衫、袴、裈,但春秋为夹衣,夏天换为单衣,冬天则在夹衣中加绵,还增加棉袄子一件。
在夏天,不管天气多热,基本的衣服都不能少,最多只会从绵衣改换穿轻薄的单衫,不会因为天气炎热而穿短裤、拖鞋等过于“清凉”的衣服。
这种规范对于女子来说更加严厉,在古代,女子穿裙子主要是为了讲究礼节,而不是为了展示自身的妩媚和俏丽,所以对于女子穿衣服的要求则更加严格,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女子,只要结婚成家,就要经常规规矩矩地穿着整齐的裙子,即使夏天也不能减少。
一旦遇到结婚、丧礼等重大的事件,在衣服上的规范就更多了。例如,在丧礼的时候,必须穿丧服,而丧服有五种,将丧服按衣料从粗到细可以排列为:斩衰(cuī),齐(zī)衰,大功,小功,缌(sī)麻。五等丧服是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穿戴的,也象征着死者家属的哀痛程度,天气再热也要保证这些装束的完整性,连衣料都不可以更改。
那么,古代在穿衣服方面,采取什么手段来尽量降低气温呢?
答案就是面料,中国数千年来发达的织物织造技术,很早就形成了从极轻薄的葛、纱、罗类织物到厚重的锦、绒、皮类织物复杂的品种分类,为适应不同的季节气候提供了丰富的面料选择。
随着四季节令的改变,大体上依照纱、罗、绸、缎,单、夹、绵、皮的大次序更换不同材料、厚薄的服装。夏天用轻透的纱罗葛单衣,冬天用厚重的绵裘皮衣,“春秋以缎绸、夏以纱、冬以裘,随时所宜”。
当然,这些衣服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就是防止走光,在面见尊者或是长辈的时候,还需要用较为致密的实地纱代替亮纱,以避免肌肤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