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百科
首页 > 民俗文化 > 传统礼仪 >

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9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4 15:05:37    

#国学传统文化#

除夕

  • 节日起源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 习俗文化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春节

  • 节日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说法诸多,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 习俗文化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元宵节

  • 节日起源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习俗文化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明节

  • 节日起源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 习俗文化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

融合寒食节和上巳节习俗,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

  • 节日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

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 习俗文化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七夕节

  • 节日起源

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 习俗文化

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



  • 节日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 习俗文化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期盼家人团聚。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



  • 节日起源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祭祀、自然崇拜为主,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 习俗文化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推荐

酱肉怎么煮好吃? 这样的酱猪肉没人能抗拒 2024-11-22
银鱼怎么做好吃又营养?教你正确做法,喜欢的别错过! 2024-11-22
水果百科:酸甜沙果 2024-11-22
我国癌症高发,与鸡肉有关吗?本文揭晓答案,不妨转给家人 2024-11-22
电风扇调速器接线图详解(电机5条线令处有两黑色线来七线的怎样电风扇接线图?) 2024-11-22
钵盂佛音钵是干嘛的(涨姿势 | 最全的藏式 - 藏传佛教符号解密) 2024-11-22
物业不管事向哪里投诉常州(对物业不满意怎么投诉) 2024-11-22
夜色妖娆东奔西顾小说简介(3本高质量高干文夜色妖娆)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