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18 20:00:11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腊月二十三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号,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都有哪些习俗,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1备年货
中国过年的习俗源远流长,各个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习俗,南方和北方各不相同,可是备年货,却是全国上下几乎都有的。早些时候,过年期间商店是不开门营业的,备年货,也成了那些时候人们过年时必备的习俗,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到如今备年货也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2贴春联
春联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当时的春联被叫做桃符,而春联的寓意是迎春纳福,同时具有驱邪去灾的作用,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3贴窗花
窗花就是剪纸,形式多样的剪纸,不仅更能够更好地烘托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因为它的美观性,装饰效果也特别的突出。
4年夜饭
年夜饭也被叫做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年夜饭是指除夕晚上的晚餐,年夜饭的由来最早是古代年终祭祀的仪式。年夜饭更多的体现了人们对来年的期盼和对团圆平安的庆祝。吃年夜饭前要先祭拜祖先,供奉神明后才可以开饭。
5守岁
守岁又叫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是年俗活动之一,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人们会将家里的灯打开一整夜,灯火通宵不灭,所以也叫燃灯照岁。守岁寓意着祛除家中的不祥,来年可以使家中财富充实。
6压岁钱
压岁钱是长辈把提前准备好的分发给晚辈的钱,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这种钱并非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为佩戴玩赏而铸成钱币形状的物品。宋元以后,压岁钱就变成了真正的钱币。明清时期,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称为“串钱”。压岁钱寓意压住邪祟,得到压岁钱的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一岁。
7吃饺子
饺子的谐音交子,相交子时,寓意着来年发大财,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故而包饺子又叫捏福。同时吃饺子也象征着团团圆圆,因此饺子是中国人过年不可缺少的主食。
8看春晚
自从央视在1983年第一次播出春节联欢晚会以后,每逢除夕,一家老小围在电视机旁,一起看春晚,也慢慢成为了新民俗。
9拜年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被人们叫做年。年每逢一年的最后一条,就会来到人类的村庄掠食噬人。不敢出门的人们只得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年离开后,人们才敢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拜年的寓意,拜年是中国民间自古传承下来的传统习俗,大家相互拜年不仅能增进感情,增进友谊,而且互相表达美好的祝愿和问候。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拜年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为拜晚年。
10放鞭炮
传说的年兽没到年尾就会祸害老百姓,人们利用年兽害怕红色和惧怕响声的弱点,于是没到年尾就会家家户户贴上大红的春联,燃放啪啪作响的炮仗来驱赶年兽。
11吃元宵
吃元宵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吃元宵也叫吃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同时也表达对离别的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12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日习俗,最早开始西汉,隋唐开始兴盛。隋唐之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各式各样的灯笼象征着新的一年能够红红火火,美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