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30 17:27:45
临近年关,许多家庭已经开始张罗起来了,不管是置办年货还是提前包好红包,整个街道也都挂起了红灯笼,年味渐渐浓郁起来。在过年期间,我们有许许多多的优良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包括迎灶王爷,吃饺子,放鞭炮,给压岁钱。
说到压岁钱,就不得不提一下一个有趣的说法“正月剪头死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啊,孩子不能剪头理发,不然舅舅会死掉。网友们都说,我们家也这样!
那么这句话跟压岁钱有什么关系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看过一个小品,讲的是,大侄儿空手来舅舅家拜年,舅舅和舅妈正在吃饺子,因为包饺子的时候在三个饺子里放了三个硬币,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新的一年有福气,财源广进。两人吃了好几盘硬是一个都没吃到,正好侄子来了,他也没吃饭,拿起一个饺子就吃,直接吃到了一个硬币。
舅舅和舅妈都笑了“这孩子挺有福气啊”。侄子嘿嘿乐了一下,又拿起来一个饺子就吃,结果又吃到一个硬币,这下舅舅和舅妈就傻眼了,饺子里一共就三硬币,侄子吃走俩,两人对视一眼连忙把饺子放起来了,说啥都不让侄子吃。
结果侄子跪地上“咣咣咣”给舅舅磕了三响头,大喊一声“过年好!”给舅舅干一愣。侄子拜完年,冲着舅舅一伸手,意思是要压岁钱。舅舅当时脸就黑了:“你说你串个门啥也不拿,来了哐哐造走俩福,还想要压岁钱,没有!”
侄子当时脸就垮下来了,默默地从兜里掏出来一把剪刀:“舅啊,有句话不知道你听过没有。正月剪头死舅舅。”一边说着就一边要拿剪刀剪自己头发“舅啊,我先送你上路吧!”
当时舅舅就急了:“别别别,给你给你”舅舅无奈只能妥协,把早已准备好的红包给了他,可算是把侄子哄走了。一边的舅妈还吐槽道:“你看看你家人都一个样,你当时跟你舅舅也用的这招!”
关于过年时候的传统,总是能引出许多乐子,那么有那些比较好的传统应该被我们所记住的呢?
一:压岁钱
压岁钱其实又叫“压祟钱”,是家里的长辈给晚辈包红包,寓意着镇恶驱邪,保佑晚辈平平安安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压岁钱更多的是一种祝福,代表着美好的寓意,不应该被歪曲,应该及时纠正过来,回归压岁钱的本质。
二:正月不理发
正月理发死舅舅,从何而来呢?其实是在清朝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满族当政,满族人都是那种头顶反光,脑后留着很长很长的辫子的发型。而满族当政后,便颁布了“剃发令”,责令所有的汉族人也要变成这种发型。
那能行吗?身体发肤授之父母,在人们的英勇反抗之下(虽然没啥用),才有了正月不剃头这一说法,因为思念旧朝的规矩(有头发,不秃顶),所以又叫“思旧”,谐音过来就是死舅。这才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
三:过年放鞭炮
现在的放鞭炮其实都是为了制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算是过年时的一种娱乐活动。早在古代时,放鞭炮为了驱瘟辟邪,就如《荆楚岁时记》中所说,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也就是说,古人放鞭炮,就是为了听个响。
还有记载是唐代的时候,有个叫李田的,放鞭炮驱散了山岚瘴气,因为放鞭炮有烟雾,相当于以毒攻毒的效果,制止了疾病的流行,这才逐渐流行起来。
其实无论它的由来如何,现在所代表的都是喜庆,吉祥如意的意思,过个年不放个鞭炮好像都缺少了年味。
四:祭灶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迎灶王爷、送灶王爷。比如大年初一的时候,煮好的饺子先不能吃,应该是先供奉给灶王爷,然后再吃。有的地方放鞭炮也是为了迎灶王爷和送灶王爷。
祭灶的由来早就不可考察,不过据说是起于古代的祭祀,到现在,则变为了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