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百科
首页 > 民俗文化 > 民间习俗 >

羌族过年的风俗 ?羌族人的“春节”—羌年

61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5 20:33:24    

大部分中国人每年过一次年,就是春节。但也有一些少数民族,在过春节的同时,还保留着自己民族特色的“年”,每年会过两次“年”。羌族就是这样,除了过春节,他们还会过羌年。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就是羌族的羌年。

一、什么是羌年

羌年,羌语称日麦节、日美吉,意为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节日,以祭天祈福、感恩还愿为主题。

羌年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一般为3-5天,有的村寨要持续到十月初十,是集祭祀、歌唱、舞蹈、技巧表演、知识传授、服饰、羌餐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茂县、理县、松潘,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以及其他羌族聚居区地。

羌年起源于羌族对大自然的敬畏、感恩与崇拜,即所谓“祭天还愿”。

羌族释比经典《木姐珠》口碑传承了一个关于羌年来源的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天神的幺女儿木姐珠爱上了人间的羌族小伙子斗安珠,不顾天条律令,执意下凡和他结婚。一到人间,她就把出嫁时父母赠送的树种、粮种种植在山野田园,把牲畜放入草地。到了秋天,树种很快就长成了森林,粮种带来了五谷丰收,畜禽也生长兴旺,人类繁荣昌盛,大地一片生机。她为了感谢父母恩惠,就在一天把丰收的果实、粮食、牲畜摆在原野祭祀上天,表达心中的感恩情怀,以后又在每一年的那天都要举行相同的仪式,而那天正好是十月初一。以后,羌族人民就把这一天作为自己的节日。

同时,天神木比塔也觉得人间辛苦了一年,在万物归仓之时应该放松欢庆一番,就指点羌人说:“你们应该过年”。在得到了天神的授意后,羌人就以使用的太阳历(夏历,一年按十个月计)为依据,由释比用羊角卜挂和用铁板算推算出十月初一是个好日子,就让那天作为了新年的开端。

而事实上,羌年的来历已不可考,相传于先秦时已形成。羌人由“逐水草而居”,到“依山居之,垒石为室”,即由游牧民族过渡到农耕民族后,按照古羌太阳十月历和羌族“释比”的铁板算,推算出羌历十月初一为羌历年,并以这—天作为本民族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由于羌人实行灵物崇拜,多神信仰,因而进入农业社会后的羌人,不仅把命运和土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还把希望寄托于上天,希望天神保佑羌人,年年风调雨顺,岁岁吉祥安康,因而每年羌历年期间,均要举行“祭天还愿”的仪式。

二、羌年和羌历年

据史料记载,古羌族有自己的历法。羌族人根据对天体运行以及四季寒暑交替等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以日、月、星、辰等计数,逢十进一,以十个月为一年,一月三十六天,余下五天为过年,合计三百六十五天。明代羌历已经是一种十分精确的历法,不仅推演时准确无误,还能非常准确地算出日蚀、月蚀。

那么,按照羌族自己的历法确定的新年,当然应该叫“羌历年”了。

那现在的羌年为什么不再按照羌历推算呢?据《影像方志·北川篇》说:“清康熙以前,羌年的日期是以羌历计算。康乾盛世,成都地区的农业手工艺蓬勃发展,大批羌族男女会在羌历年之后的农闲时节,前往成都平原务工。由于生计方式改变,以农历计算的羌年开始出现在羌族文化中,人们逐渐将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这天作为羌历新年。清朝末年,随着国力衰退,羌年文化也逐渐淹没在历史的浪花中。”

按照这种说法,古羌族曾经是按照自己特有的历法来指导生产生活的,但这种历法早在清代中期,就逐渐淡化最终消失了。随着羌族历法的消失,只能按照尚在使用的历法来定时间,于是就将羌族十月历置换为农历十二月历,把羌历十月初一(冬至)改为农历十月初一,作为羌年,或称为“羌历年”。

因此,在比较严谨的说法中,如作为国家认可的非遗项目,这个节庆一直被称为羌年,而不是羌历年,其传承人也被称为羌年传承人。

三、羌年是不是新年

羌族史学家耿少将在《羌族历法初探》一文中考证道:“可以肯定,在乾隆及明代之前,羌人是以农历冬至之日,也就是羌历的十月初一作为一年之始的”。

由此可知,羌年从先秦诞生到明清之前的数千年间,都是以羌历的十月初一,也就是羌年,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因此,可以简单地说,羌年就是羌族人的“春节”,又称为羌历新年。为了区别春节和羌年,从明清时期开始,羌族人把过春节称为“过大年”,而把过羌年称为“过小年”。

四、羌年有什么习俗

古代羌年庆祝活动由各村寨自行组织。每当羌年来临,各寨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一般持续三到五天,有的村寨持续至十月初十,地区间略有差异。

庆祝活动大体由祭祀和娱乐两部分内容组成,也就是“还愿敬神”和“吃筵席”两个阶段。十月初一之前,整个羌寨就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外的羌族人纷纷赶回家。

祭祀是羌历年最重要的活动,因地域支系不同而大同小异。由许(端公)宰牛、羊祭祀天神,各家则以面做的小禽畜作为祭品供奉天神和祖先。当皮鼓的敲击声响起、神杖彩带激烈挥动时,端公的跳神便把村民带进了庄重肃穆充满虔诚和期冀的气氛中。宰羊时,端公用冷水淋洒羊头,羊头不停摆动,说明山神领受了,可杀;不摆动,则不敢杀。羊血洒于神坛前,羊头恭敬山神。敬神的肉将分给各家各户带回享用。

祭祀活动结束后,全寨青壮男子汇同老人组成庆祝队伍,载歌载舞到每家每户祝贺,并由老人领唱,众人合唱喜庆歌;有的则汇聚寨子坝中,欢跳沙朗、锅庄,畅饮咂酒;也有相邀家中,围着锅庄火塘跳舞唱歌,尽兴方休。整个活动仪式由“许”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

为了适应现代形势,新恢复的羌年则演变成以县为单位举办庆祝活动,活动内容也变为以娱乐、商贸为主。汉族的春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羌族的新年则不同,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的节日。人们走出家门,聚在一起,共同欢度佳节,共同庆祝丰收,共同憧憬未来,气氛喜庆而热烈。

五、羌年的保护和传承

每个民族在迈向未来的道路上,都需要属于自己的文化认同。

由于历史的原因,羌历年曾被极左的尘烟抹去。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羌年得到恢复。

1986年,首届在京羌族同胞“羌历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

1987年农历十月初一,四川省民委在成都举行了庆祝羌年大会。自此以后,羌族地区就统一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羌年”。

1988年,羌年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确定为羌族同胞的法定节日。茂县、汶川、理县、北川4县政府联合举办了“日麦节”(羌年)活动。

1989年羌年,五万余人欢聚汶川县,古老的传统节日将民俗、文化、商贸、科技活动融合一起,促进了文化、经济、科技的交流和繁荣。

2007年3月,羌年成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羌年文化遭遇到空前的危机,羌年文化的保护也由此上升到国家层面。6月7日,四川省汶川、理县、茂县、北川县申报的羌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创建完成《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并在互联网发布上线;10月,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09年,羌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川、理县等五个县市的文化馆获得“羌年”保护单位资格。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民众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进一步增强,古老的羌年文化必将焕发新的活力、呈现新的面貌。


相关推荐

酱肉怎么煮好吃? 这样的酱猪肉没人能抗拒 2024-11-22
银鱼怎么做好吃又营养?教你正确做法,喜欢的别错过! 2024-11-22
水果百科:酸甜沙果 2024-11-22
我国癌症高发,与鸡肉有关吗?本文揭晓答案,不妨转给家人 2024-11-22
电风扇调速器接线图详解(电机5条线令处有两黑色线来七线的怎样电风扇接线图?) 2024-11-22
钵盂佛音钵是干嘛的(涨姿势 | 最全的藏式 - 藏传佛教符号解密) 2024-11-22
物业不管事向哪里投诉常州(对物业不满意怎么投诉) 2024-11-22
夜色妖娆东奔西顾小说简介(3本高质量高干文夜色妖娆)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