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百科
首页 > 民俗文化 > 民间习俗 >

春节有什么习俗?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7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4 11:00:15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它是一年的开头,旧称元旦或元日。过去人们称春节为三元;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春为四季之首,一岁之冠,人们很愿意从此日起诸事顺遂,大吉大利。春节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打春牛、二是放爆竹,三是饮苏酒,四是贴春联,五是亲朋好友互相拜贺。

古时过年有庆丰收的意思。春天来了,大地复苏,人们开始春耕,于是产生了春耕仪式,叫打春牛。古代帝王或地方官都在立春前一天举行迎春典礼,举鞭策土牛或亲自扶牛犁,耕种一块土地,表示“重农”为天下先。

春节的第二种仪式是放爆竹。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四角兽,每隔360天就出来伤害人畜,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想出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唐朝时有了火药,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制筒)。到现在,人们己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炮,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年三十晚间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声总是连绵不断。

过春节的第三种传统习惯是饮“屠苏酒”。一般户家,都在新春佳节之际喝上两盅,以示庆祝。我国人民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素常饮酒时总是让年长者先饮。

贴春联这一传统习俗,起源于桃符。起初过春时,人们用桃木板刻两个神像,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让其把守大门上。后来就在桃木板上画两个神像做门神。到五代时,后蜀国主孟昶命学士在桃符上题联语,但都题得不好,于是自题:“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的对联。明朝朱元璋当了皇帝,很重视对联,并提笔给一屠户人家题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他一提倡,贴春联的风气就大盛起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在人们都喜欢用春联寄托感情,表达自己的愿望了。

拜年是广泛的传统习俗,过年时亲朋好友同住一地的,要互相来往,互贺新春;不在一地的,现在用电话,手机微信祝愿对方。

相关推荐

为什么静电怕水(产生静电和避免方法。) 2025-05-06
为什么昙花总在夜里开花(昙花一现为韦陀) 2025-05-06
买房需要交什么费用吗(一套房子需要花费哪些钱? ) 2025-05-05
在家拜神有什么讲究吗(家中烧香有讲究) 2025-05-05
厕所为什么有蠓虫(“厕所小飞虫为何难除?”) 2025-05-04
为什么加门槛石(门槛石or全屋通铺哪种做法好?) 2025-05-04
君子兰为什么变黄(君子兰“黄叶”能剪掉吗?原来一直都搞错了) 2025-05-03
铝型材是什么材料做的(铝型材如何制造) 2025-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