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3 23:00:20
在当今全球化的影响下,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婚礼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婚礼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的婚礼和西方国家的婚礼到底存在了哪些差异?
在选择配偶方面,中国传统婚礼讲究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通常需要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着父母之命,是尊重父母的决定和意愿,认为父母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眼光,他们更能为子女的婚姻指引方向;而媒妁之言,则是指聘请媒人来协助介绍有缘人,促成姻缘的结合。在中国古代,由于信息不便,人们往往需要通过媒人来介绍彼此,以谋求均衡和稳定的婚姻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讲究门当户对。它被视为一种理想的姻缘配对方式。这个概念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认为门第和家境相当的两个人更容易相互理解、互相扶持,并且可以保证彼此生活稳定,家庭幸福。因此,通常当一个男子向某个女子求婚时,除了看重对方的个人条件和品质之外,还会尤其关注对方的家族背景、经济状况等因素。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门当户对并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标准,许多人也更
加注重个人的内在素质、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而不太在意家庭背景和财富情况。所以,在今天的中国婚礼中,门当户对这个观念虽然仍然存在,但不再像古代那样占据着主导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发展和观念变化,现代的中国婚礼越来越注重个人自由和选择。许多人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爱的基础上,而不是仅凭着父母或媒人的安排。因此,在当今中国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主选择对象并组建家庭,这也是社会对家庭关系的一个新的认识和定义。
西方国家存在着家族联姻,但是结婚还是有高度自由的而更强调双方自愿、平等和个人选择的原则。在西方国家,个人有权力自主选择对象、决定是否结婚,以及何时何地举行婚礼。相对于中国传统观念中父母和媒妁的介入,西方婚姻更加注重个人自由与互动。
当然,在某些西方文化中也会存在着联姻的传统。比如,在一些欧洲王室或贵族家庭中,为了维持血脉纯正、保持家族地位和权势,经常采用联姻的方式来规划婚姻关系。但是,在现代西方社会,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大多数人的婚姻都是基于个人自愿和真实感情的选择。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婚礼流
程
也大不相同,中国传统婚礼注重“三书六礼,三跪九叩”。
“三书六礼”是一套完整的婚姻习俗和程序,它通常包括了以下6个环节:
1、纳采:男方派代表到女方家中提亲,表示想与女方结为夫妻。若女方父母同意,便会进入下一步。
2、纳吉:男方根据预算选定聘礼,送去给女方父母。礼物一般包括金银首饰、绸缎等成品和钱币。
3、问名:在求婚正式开始前,双方的长辈要先笔录下本家族的文凭、籍贯、祖先等情况并交换,确认无冤仇后才可以继续。
4、纳房:男方提供给女方新房及其配备,以示对婚姻的重视。
5、请期:双方约定好具体的婚期。
6、迎娶:正式举行婚礼,包括迎亲、接新娘入洞房、接待宾客等环节。
而"三跪九叩"则是婚礼中男女双方行礼的环节,是表达敬意和感激的一种方式。在这个环节中,男方先向女方的父母行三跪九叩,然后女方也要向男方的父母行同样的礼数。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和家族观念的体现之一。但在现代社会中,一些新人可能会更注重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并不一定严格按照这些传统仪式来进行婚礼。
而西方婚礼流程却不这么繁琐,随意简单,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男士会向女士提出“你愿意嫁给我吗?”如果女士接受了,为了庆祝这个重要的时刻,男方和女方会举办一个小型宴会来邀请亲友参加,分享喜悦的时刻。一般订婚宴会菜单相对于婚礼宴会菜单,会精简一些。
中西方婚礼的服饰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是象征幸福喜庆的颜色,因此新娘通常会穿着红色的婚礼服饰。而在西方文化中,白色是象征纯洁和无瑕疵的颜色,因此新娘会穿着白色或米色的婚礼礼服。
中式婚礼服饰通常比较华丽、复杂和正式,多采用刺绣、金线等传统工艺加以装饰。相比之下,西式婚礼礼服则更加简约、流行、可自由搭配和设计。
中国传统婚礼礼服的制作材料主要是丝绸等传统面料。而西式婚礼礼服则可能使用各种现代合成面料和花边,使其更容易保持形状,并便于穿着。
中国传统婚礼礼服多为长裙式穿着,而西式婚礼礼服则包括了各种裙子和裤装,比较注重舒适性和流行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娘选择穿戴不同种类的礼服,在中国的婚礼上也有了更多多样化的形式。
在婚礼结束后,结婚的第三天是新娘新郎的回门时间,由于交通不便和“以夫为天”的旧思想,嫁出去的女儿很少能够再次回到娘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回门”就是女儿与父母的最后告别,这是传统婚礼的最后一项仪式。
与中国传统婚姻相反,西方国家的新婚夫妇在结婚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蜜月旅行,蜜月结束后,开始正常的婚姻生活。
婚礼习俗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促进文化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