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4 11:43:47
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古代先民留给我们现代后人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国古代文化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传统五大礼仪。
第一种礼仪即是行走之礼。古人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除此以外,在古书中也有相应的记载:“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意思是走路不要显出傲慢的样子,站着也不能斜着单脚站立,坐着不要伸开双腿像簸箕,睡觉不能趴着睡。
“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意思是说在布幔或帘子外走路不能小步快走而不注重稳重,在堂上或手持贵重的玉器时也不能小步快走。堂上走路应用细碎的步子,堂下走路则可以大步走。还有大家所熟知的“邯郸学步”的例子,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古人对于走路姿势,美观程度的重视。
第二种礼仪则是见面之礼。常见的见面礼仪有作揖,拱手,拜,拜手,再拜,顿首,稽首。在宾客之间,常用的见面方式为作揖,即拱手行礼,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拱和拜都是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而拜手则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拜两次为再拜,表示礼节之隆重。如“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
过去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如“……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跪而头触地作较长时间停留为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头在地必须停留一段时间。稽首是最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第三种礼仪是入座之礼。在封建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而座次的尊卑则是通过方向来表示的。如皇帝聚会群臣,最尊贵的皇帝座位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代常把称帝叫作“南面”,而把称臣叫作“北面”。大臣们一般面向北而坐,按官位高低从东往西排列。这样,官位高的居右,官位低的居左,这也是古代“右为上”的道理。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以“南向为尊”;而在室内,则以“东向为尊”,这是因为室一般是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故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后是坐东面西。由于大量的日常活动一般皆在室内进行,因此,这种室内的礼节性位次尊卑影响也就更为广泛。
第四种礼仪为饮食之礼。在一般情况下,宾客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座席。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身,等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进食之前,等馔品摆好之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进食的顺序遍祭。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饱了,须主人劝让才开始吃肉。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
第五种则为拜贺庆吊之礼。这拜贺庆吊之礼则是指各家各户升官迁房,才子高中,及笄礼,束冠礼,庆祝喜事,吊唁白事等不同场合不同类型的交际。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人情社会,学会在不同场合有不同处事方式也是社交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庆宴等喜庆场合上,要对主人家表示问候,祝贺,多说吉祥话,并附赠回礼聊表心意。
庆吊之礼,主要行于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人生重大事件中。比如,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之礼务求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亲朋上门恭贺,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用品。寿诞礼一般在40岁后才有资格举行。人生的告别仪礼是丧礼,中国人历来重视送亡,将寿终正寝的高龄人士去世看做白喜事,亲朋前来吊唁,奉上挽联、挽幛 或礼品、礼金。
时代在发展,也在进步。简单了解了古代礼仪文化后,你是否也不禁为礼仪文化的美而不禁感叹?到了现代,礼仪又经历了改革,舍弃了古代礼仪中宣扬封建迷信的部分,确立了一系列的新的礼仪规范。
在今天无论政治礼仪和生活礼仪都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简化了礼仪的繁琐,确立了礼仪的道德规范属性。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了解古代文化,将古文化中的精华为己所用,让“礼仪之邦”的美名继续传扬下去,让礼仪文化为现代所用,在如今绽放出奇光异彩,寻找它新的意义。